考试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考试指导
201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特色浅析
发布时间:2015-10-19 09:23:02.0 | 文章来源:: | 发布人:
2010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特色浅析
2010年是山东省高考实行自主命题的第6个年头。从总体上看,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往年一致,试卷难度不高于去年,质量不低于去年,在此基础上有适度创新,特色更为鲜明。
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适当调整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
2010年《山东卷考试说明》明确指出:“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言应用能力和
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语文试卷整体贯彻了这一指导思想,从设题形式、试题难度以及题量等方面看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而在考试内容和题型结构方面又做了
适当调整。“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辨识错别字)、标点符号、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辨析病句
的能力,取消了同义词辨析内容,将字音、字形分成两个小题考查。与往年相比,试题在保持时代特色、生活特色的同时,更注重了内容的典型性。现代文阅读部分
选用文体特征鲜明的论述类文章《人生的四种境界》,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部分致力于突破正史传记文的樊篱,在
选材角度和范围上继续创新。古代诗歌鉴赏部分在选材范围和体裁方面较以往又做了新的拓展,选取魏晋之际诗人阮籍的五言古诗《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作
为考查对象。选考内容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没有沿袭前几年考查散文的思路,在选材上进行创新,节选了现代著名作家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片段;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美国新闻报道《她只能活七小时》。这两个文本语文性强,题材内容经典,《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小说,《她只能活
七小时》于1944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作文题采取材料作文的形式,既避免了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命题作文限制过严
的不足,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充分发挥。
今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卷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试卷第一和第五大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
查的字音、字形、词语全部是常见常用的。标点符号在以前多考查点号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扩展,开始涉及标号的考查;词语考查继续将四字成语与双音节词语的运用
综合考查;病句则兼顾了结构和语意两个大类。设题全面细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考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进行考查。二是“语言文字知识与运用”部分涉及
的材料内容包括政治、历史、教育、艺术、卫生、气象、社会等多个领域,侧重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和问题,如上海世博会、抗震救灾、改革实验、沙尘
暴、大熊猫博物馆等等。在考查考生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当前社会生活及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状况。此外,16小题概括菊花的主要特征、
17小题以“读书”为中心词仿写、18小题的稿约,也都凸显了应用性,体现了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加强整合,提高语言文字应
用能力”,“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口头交流的能力”的精神,充分体现了重点进行能力考查的基本要求。
二、继续突出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作文题创设更有弹性和张力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考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考试说明》也把“探究”作为一
种能力层级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省高考语文卷探究题的设置始于2006年,题目是要求考生“谈谈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2007年的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
“就人在孤绝环境中所采取的人生态度”和“不向厄运低头的人生态度”谈自己的看法,2008年的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谈“文章写作特色对你写作的启
示”,2009年的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就文中的重要句子“谈谈对你的启发”和“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总体上看,这几年的探究题目正逐步
体现出回归语文、立足于文本进行探究的趋势,同时又注重对考生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深层次考查。2010年的探究题目是要求考生就小说的主要人物做出判断
并作个性化解读和结合文本、新闻背景谈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相比较而言,开放性和层次感更强,在对考生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出要求的同时,更强调对考生个
性化和有创意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一是语文性更强、思辨味更浓;二是与文本的结合更密切,更适宜于考查考生的知识积累与探究能力;三是更贴近
文本的写作背景。尤其突出的是,它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关注对经典作品的个性化和有创意阅读。在问题的设置上,在考查考生分析、综
合、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作文题历来在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上占据重要位置。山东省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一直对作文的设题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2005年的话题作文“双
赢的智慧”、2006年的材料作文《星星》成功实现了从国家卷到山东卷的平稳过渡,2007年的话题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
性质和基本理念,2008年的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在体现新课程性质和理念方面又有新的提升。2009年高考作文不再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而是要求直接
以“见证”为题进行写作,降低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更方便考生把握方向确定立意。
2010年高考作文在考试形式上又做了适度创新,选取俄国文学大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
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作为材料,要求考生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作文。由于所选材料内涵较为丰富,考生在理解上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人生的复杂多样和
丰富多彩,人生的魅力和美来自于生活的复杂和变化,光明和阴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阴影”对于人生之美的价值和意义,等等。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区
分考生的能力水平,有利于实现分层级考核的目标。在这里,材料既是对考生思路的提示,也是一种限制。题目在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开放和发挥空间的同时,又设定
了一定限制,即围绕“人生”生发感想、展开联想,这样既避免了原先话题作文过于宽泛不着边际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某些命题作文限制过于严格的不
足。从文体选择的角度看,考生可记叙、可议论,或描写、或抒情,也可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这样,有利于展示考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更充分地体现高考的选
拔功能。特别是,题目选择文学经典作品中富于哲理意味的名句,涉及人生、人生态度等重大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也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考试
大纲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既能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方面积累材料,也能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提高思辨和审美能力,还能引导他们在
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些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中学作文教学都会产生良好的导向作
用。
三、注重审美性和人文性,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在试卷选材的经典性方面做了新的探索。
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工具性;语文更是语言文学,有着非常强的审美性。因此,语文试卷要“回归语文”,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力避“泛语文化”倾向,
应保持并不断强化其自身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今年山东语文卷在继续贯彻这个思路的同时,特别注意处理好审美性和思辨性的关系,在考核语文能力的同时,引导考
生关注人生态度、人生境界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别是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和第七大题作文材料的选择,非常切合《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目标要求,对于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在选材上,今年的试卷除了延续关注人文性的特征外,又将思想触角伸向了古今中外的广阔社会,并特别突出了对经典性的追求。其中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部
分改变了以往从科普文章或“知识考古”中选材的惯例,选用哲学家张世英的《人生的四种境界》;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节选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骆
驼祥子》的片段,“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选用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新闻报道《她只能活七小时》;第七大题选取俄国文学大家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
娜》中的名句“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作为材料。选材的“经典性”不仅从一个侧面透露出山东高考语文卷的新变化,同时
也大大提升了我省语文试卷的文化品位。
高考命题是关系到全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语文是我省最早进行自主命题的科目之一,也是所有学科中备受社会关注的科目。山东省拥有近亿人口,今年
参加高考的学生近70万,语文试卷的命题原则和导向,试卷质量和公平性,对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至关重要。实行自主命题6年来,山东省高考语文试
卷的题型结构基本稳定,质量稳中有升,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今后如能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对试卷的结构、题型以及考查方式进行适度创新,相信会对语文新课程
理念和语文能力新要求的落实,对进一步引导和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