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271”所带来的高效所折服,对我而言,不仅是一种冲击和震撼,更有一种改革迫在眉睫,不改不行的思想转变,大胆尝试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
相信听过课的老师都会羡慕他们的高效课堂,欣赏他们的学生活动,感觉到到昌乐二中老师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不禁反思自己,同样是学案导学,同样是合作探究,为何达不到他们的课堂效果?
细细揣摩,反复找寻,“271”的奥秘其实就在真正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室功能的转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动了起来。感触很多,仅就体会最深的三个方面并结合本学科的做法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学案导学有层次。预习、探究、训练三案并举,做到了先学后教,实现了“上课”和“课下”的有效焊接。可取之处:学案有发必有阅,环环落到实处。反思自己:学案做到了提前发放,但无提前做和提前阅,课堂有探究问题但无探究实质,前两个没做好,最后的训练案就无法保证质量。学案失去了学习的功能变成了老师的负担。
其次,小组合作提效率。依据成绩而非座次划分小组,保证了小组的实力相当及公平竞争,再依据组内成员的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和积极性。可取之处:必须保证所有学科一起实行,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在不同学科中的优势。真正做到了“把规范修炼成一个习惯,将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反思自己:按座位就近划分小组欠考虑,导致讨论和回答问题“一边倒”,不能调动本学科不占优势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成了一言堂,时间一长,小组讨论形同虚设。
再有,激情课堂添活力。讨论时全体同学起立,大声的发表自己观点,自信和阳光感染着每位听课的老师,他们真正做到了眼动,手动和心动。可取之处:每位学生明确自己在组内的任务和角色,讨论问题明确有针对性,板书同学主动认真,整个流程熟练,高效。反思自己:缺乏小组的团队意识,探究时有想法而不交流,讨论时有问题而无声音,即使有声音也转瞬即逝,“虚”动,低效。
针对以上感想和反思,虽不能一步到位,但我们可以一点一点去改变,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历史学科谈谈我们的想法:
1、思想要解放,最大限度的开放课堂。老师一定要大胆放手,不要对学生不放心,通过271高效课堂中,我发现学生才是知识的挖掘者,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变讲堂为学堂。我一直认为,会听不如会做,会做不如会讲,能自己讲出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基于此认识,我自己进行过初步的尝试,结合我们历史和单元自身的特点,把部分内容让学生来讲,比如现在正讲到的最后一单元,我就放给了学生,5分钟基础回顾,10分钟思考主干构建,之后让学生板书自己设计的重点和主干知识,并用一两分钟讲解自己的想法,老师适当点拨,最后10分钟处理习题,学生表现虽不成熟,但效果却比由老师来讲好得多。
2、结合学生实际,再次修订学案。我们的学案一直在尝试突破,通过学习,更让我们坚定了决心,我们初步商议:学案原来的“知识梳理”部分继续保留,并增加 “自学检查问题归纳”和“我有问题问老师”两个小环节,让学生预习时就能抓住重点知识,并及时反馈疑难问题,老师批阅后再下发;原来的“重点阐释”部分修改为“课堂探究”问题,课堂进行小组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原来的“课堂达标”部分继续保留,再增加课后巩固习题环节,问题设计要分层次,适合不同班级学生;最后设置“学后反思”,让学生把一节所学及困惑及时消化和整理。虽不能一步到位做到三案并举,但可以一步步来,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订。
3、明确分工,统一行动。学案要精编,习题要精选,课件要精做,这就需要组内老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不管是学案、习题还是课件都要提前准备好,集体备课时进行沟通和修改,达成一致后统一印发,实现组内资源共享。
4、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作为任课教师要协同班主任确定学生不同层次,合理划分班内历史学习小组,结合历史特色,制定小组名称和小组口号,培养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为小组而学习,为团队而努力,使A层有目标,B层有榜样,C层有动力,平日还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历史趣味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责任意识。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学习只是众多能力之一,不要单一学习成绩论英雄。同时为调动普通学生上课的学习积极性,可把学案完成情况,上课讨论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计入个人模块学习总成绩。
我想不管什么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才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课改势在必行,但我们不能盲目效颦和一步登天,要量身定做,我们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校园文化,班级建设,课外活动甚至比他们还丰富,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力求突破,把工作做细、做实,一点一点慢慢积累,就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我们也会有自己的高效课堂,特色教学,我们也会成为幸福学校的幸福老师,就让这种改变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吧!